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4-04-29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4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联合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功能型党支部前往良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红色实践活动。生医所教工党支部纪检委员田雨同志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发展历程,带领党员们逐章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参会党员们就如何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交流。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支部书记夏顺仁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提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新质生产力”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从组织建设、学术品牌活动、产学研合作、继续教育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基本情况;生医所教工支部书记刘清君同志也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进行详细介绍。双方就党纪学习、新质生产力以及未来双方潜在的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参会党员们前往杭州国家版本馆进行学习。杭州国家版本馆是承担以版本收藏、保护为主要任务的中华版本保藏“一总三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通过了解各种版本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参观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展品,党员同志们充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物质、文化、精神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本次支部联合学习和实地参观,与会党员们对党的纪律要求、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了新的认识,有助于党员同志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坚定文化自信。本次活动与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未来双方的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图 万浩

  • 2024-04-27

    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引导导师自觉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人、引路人和知心人,持续探索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生仪学院经双代会充分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后,于2024年正式启动实施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工程。本场活动是学院导学关系优化工程系列之导师工作坊的第二期专题活动。4月24日,学院邀请了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巧珍,在周亦卿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作“研究生常见心理困惑和导学对策”专题讲座。学院党委书记项品辉、副院长周泓、全体德育导师、青年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们一起参加,本场工作坊由学院副书记杨扬主持。    陈巧珍医生从心理治疗医生和研究生导师两个角色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生动详尽讲解了研究生在学术和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惑以及相应防控对策。她指出,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流行病学证据密切相关,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在研究生群体中具有一定高发性,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已经上升至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她详细阐述了不同导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典型的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以及依赖型关系模式等。她特别指出一种健康的导学关系可以显著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能积极促进其学术和个人成长。她还强调,优秀导学关系建立需要师生彼此共同努力,不仅在初始阶段需要“擦亮眼睛,选择意中人”,明晰师生责权目标,更需要在培养过程中用心营造积极赋能的心理生态系统,双向奔赴,在爱与包容中教学相长,合作共赢。  专题讲座讨论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纷纷提出实际遇到的导学关系问题,开展热烈深度讨论。陈巧珍医师耐心地与每位师生沟通,为导师和学生带来全新视角,以及个性化解决方案和策略。图、文:黄霄

  • 2024-04-25

    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医工沙龙临床医生讲座系列第10期暨第190期青年学术沙龙,于2024年4月24日下午在周亦卿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孙晓南博士作“放射治疗技术发展和未来”专题报告。生仪学院副院长林辉主持活动。 “医工沙龙临床医生系列讲座”是在学院延续10年品牌活动“青年学术沙龙”原有平台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推出的品牌升级活动。这既是学院传承 “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红色基因的一次创新实践,亦是学院落实“实践交叉创新”育人理念,推动“医工信”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学科思政建设的亮点特色。此系列沙龙整合临床导师育人师资,全方位加强“医工信”一体化协同发展,激励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临床现状及实际需求,驱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孙晓南,肿瘤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放射生物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脑转移瘤学组副组长等10多个学术职位。擅长于各种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同步放化疗,精通头颈、胸腹及盆腔恶性肿瘤的适形(CRT)、调强(IMRT)和立体定向放射(SBRT)等放疗技术。本次沙龙,孙晓南医师首先从放疗这一概念展开介绍,解释了其定义、流程、发展历史以及放疗科医护人员组成与职责,着重介绍了3D-CRT、IMRT、VMAT、TOMO、γ-刀、X-刀以及使用高能物理射线如质子射线杀灭癌细胞等放疗前沿技术,以及多组学可视化与精准医疗等内容。结合医疗实际,介绍医工信交叉在放疗治疗初步探索成果,同时提出了未来放疗面临的挑战:如何提高靶区勾画精度、优化剂量分布、个体化治疗让放疗更精准;如何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使最大化放疗与药物的协同作用;如何构建大数据随诊体系等。在沙龙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师生们结合自己研究纷纷提出相关问题,并对质子治疗技术、肿瘤细胞高能量下消融产生细胞因子产生免疫风暴、国产重离子治癌技术、质子射线Bragg峰分布、射线诊断和治疗的能量级差异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这些问题,孙晓南医师分享了自己实践经验,也提出临床亟待解决问题。图、文:林宸屹

  • 2024-04-17

    2024年4月16日下午,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动员会在玉泉校区周亦卿楼五楼报告厅召开。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纪检委员及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学院党委书记项品辉传达了校党委党纪学习教育动员会精神。他指出,要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专题深入学, 引导师生党员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准确领会中央精神,一体推进学习教育,务求取得实际成效。会议部署了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设立“学知合一”“明守相辅”两个学习专题,通过支部集体共享学、编制党纪警示案例集、签署党员明纪守纪责任书、举办“廉心向党”微党课大赛等,系统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外化于行。项品辉书记带领与会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统梳理了条例框架,认真领会“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不断深化对《条例》的理解,他要求党支部书记在学深学透学到位的基础上带领支部党员逐章逐句学习《条例》内容,引领支部党员学懂弄通、知行合一,使党纪学习教育成为促进学院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  文 楼震宇/图 齐炜

  • 2024-01-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深刻认识“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实现伟大变革的全局意义和时代价值,1月15日下午,生仪学院机关和实验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浙江展览馆参观“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深刻领会“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切感受“八八战略”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八八战路”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针对浙江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谋划后,为浙江量身定制的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支部党员认真参观了综合展区的“伟大擎画”“精彩蝶变”“勇立潮头”等三大篇章,以及“共谱华章”地方展区,全面了解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之江大地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深刻感受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在本次展览中,党员们兴奋地看到了一张熟悉的照片。这是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访浙江大学,到周亦卿大楼参观“大鼠机器人”演示实验时,与我院研究生交流的场景照片。这些年来,生仪学院师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学科提出的“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的谆谆教诲,认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稳步高质推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在深空深海探索领域中做出贡献,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上努力践行立德树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支部党员们感悟到“八八战略”蕴含的真理伟力,更加发自内心地认同、拥护、践行“八八战略”,并表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站在“八八战路”实施20周年的新起点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勇立潮头的实际行动,落实岗位建功,勇于担当作为,为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文 应仰威/图 齐炜

  • 2023-12-27

    我院程晨博士(指导教师刘清君教授)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陈泽涛博士(指导教师刘清君教授)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祝贺程晨博士、陈泽涛博士!1.基于电化学检测技术的贴皮式与摄入式在体原位传感方法研究学生姓名:程晨导师姓名:刘清君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论文概述: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实时性好,结合对电化学反应中的稳态和暂态过程的相关分析理论,可以构建出电位型和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多种临床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以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目前,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通过大型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无法脱离实验室环境,本论文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完备的电化学生物医学在体原位传感方法,以实现对临床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在体原位传感检测。根据实际检测需求,本文对多个电路结构单元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以构建出完整的电化学检测硬件。根据选用电化学技术的不同,本文系统提出了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案,以实现不同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如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波脉冲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开路电压-时间法等。根据该方法所构建的在体原位传感设备体积小巧,集成度高,可适应于多种非医疗环境的应用场景,检测结果接近于传统电化学工作站。在完成检测设备构建后,本文分别具体开发了贴皮式和摄入式在体原位传感系统,以实现对体表和胃肠道环境下的多种生物流体(汗液、唾液、尿液、消化液等)的生物标志物(pH、皮质醇等)的在体原位传感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预期,具有较大的实用潜力。2. 生物化学电势调控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传感研究学生姓名:陈泽涛导师姓名:刘清君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论文概述:论文立足于等离子体共振的电势可调控特性,以金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为载体,系统研究了生物化学反应电势对LSPR的调控过程,应用于生物传感检测,并基于等离子体共振的能量转移特性,探索LSPR在感染伤口治疗中的应用。首先,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转移现象,研究了电化学信号对电势扫描LSPR的调控作用,实现对电活性生物小分子的单波长光学检测,该研究对光学传感技术的小型化、便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基于生物反应诱导电子转移对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实现对空间电荷密度的检测,为等离子体的生物调控及空间电荷分布的光学检测提供新的策略与平台;最后,基于等离子体共振能量转移理论,构建智能双层敷料,实现LSPR对感染伤口的实时监测及定量干预与治疗,该研究在创伤诊疗一体化,以及慢性感染伤口的护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论文研究了电化学测试与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的互相促进增强机制,为光电联合检测提供理论支撑,对光学传感技术的小型化、便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等离子体的生物调控及空间电荷分布的光学检测提供新的策略,更在创伤诊疗一体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23年12月27日

  • 2023-12-25

     生仪学院第186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3年12月22日下午如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晨曦博士作“快速、高分辨、定量心脏磁共振”专题报告。胡晨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奥本大学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与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15-19在耶鲁大学放射与医学影像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磁共振序列、图像重建算法、图像处理算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胡晨曦博士介绍了目前心脏成像的主流影像技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自身课题组三大研究方向,包括鲁棒心脏成像、心脏的快速高分辨率成像以及冠脉成像及三维重建,着重讲解RDIR黑血心肌T2加权成像、心律不齐鲁棒三维LGE成像心脏电影成像黑带与血流伪影的抑制,高时空分辨率心脏磁共振定量成像,多层multi mapping技术等方面突破性工作。结合当前本领域技术前沿,讲述了心脏磁共振成像领域的总结与展望。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围绕胡晨曦博士提到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图:林宸屹文:林宸屹

  • 2023-12-25

     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第185期青年学术沙龙于2023年12月22日下午在周亦卿科技大楼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忻尚璟作了主题“为微球凝胶支架诱导自体组织修复”专题报告。忻尚璟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师从Christine Schmidt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师从Daniel Alge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长期致力于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发。忻尚璟研究员先介绍了水凝胶材料及特点,在组织修复、医疗美容、脑部疾病治疗等多领域的临床应用以及市场规模前景,同时分析了传统水凝胶材料用于组织修复的局限性。结合自身研究课题,详细讲解了如何采取微流控等多步工艺制备微球凝胶,塑造可供组织细胞生长的微米级孔径,凸显可注射性、多孔性和模块化性,实现三维结构中可控指导细胞行为等优势,以及在组织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前景。介绍了微球凝胶在脑梗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实例,对中风梗死的血管再生以及行为恢复有极大促进作用。忻尚璟研究员还提到了脑梗患者会产生一个神经可塑性窗口期,在此期间机体释放因子促进修复神经细胞,且在第二次脑梗发生时窗口会重新打开,促进第一个脑梗受损区域的修复,如何延长神经可塑性窗口期从而增加治疗效果为脑梗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打开了水凝胶在脑梗领域临床应用方向的大门。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水凝胶微球制备方法、实验动物行为的比对观察、科研工具的探索优化、以及水凝胶注射时间的限制等一系列问题,师生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也收获满满。图:叶为红文:叶为红

  • 2023-12-22

    2023年12月14日下午,生仪学院2023年党建骨干培训会在周亦卿大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项品辉、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扬、团委副书记曹野和全体师生党建骨干50余人参会。会议由专职组织员汤沁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项品辉从建设高远使命引领下的基层党支部角度,对党建骨干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从强国有我的角度,扛起责任和担当;二是强化使命引领,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三是要完善工作机制,从考评党建看发展的角度,推进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深化支部作用发挥。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扬作“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提升建设”的专题报告。杨书记系统梳理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发展,指出新时代“三会一课”的内涵要求。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杨书记分析了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学院党支部建设实际,提出“四责”联动、“三度”激励、两课”行动、“一键”申请、“多维”评估五项具体举措,给党支部提升“三会一课”质效指明了方向。在实务培训环节,学院专职组织员汤沁带领党建骨干系统学习党员发展工作要点,并对照党建档案开展互查。学院团委副书记曹野以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主题,阐述了工作背景及原则,重点介绍了从“点入手”,把“线”连紧,全“面”融合等方法举措。      本次党建骨干培训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聚焦学院党建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建业务能力提升,助力使命引领下的基层党支部建设。会后,专项布置了“三会一课”互查互纠工作,要求纪检委员发挥政治监督职责,对支部工作记录开展督查。文 王云潇/图 楼震宇

  • 2023-12-21

     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医工沙龙临床医生讲座系列第九期暨第183期青年学术沙龙,于2023年12月15日下午在周亦卿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科王谨主任团队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非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进展及影像学研究”、“癫痫与睡眠”三个专题报告。生仪学院副院长林辉和邵逸夫主任医师王谨先后作开场主持发言,表示当前工科研究和临床实际之间存在差距,希望本次沙龙为高校科研和一线医院搭建平台,科研教师和临床医生多多沟通交流,扎实推进“医工信”交叉研究和“校企医”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史飞娜博士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报告。从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方面,介绍了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NCCT、CTA、CT灌注、MRI等;结合操作和适用情况,介绍了急性期治疗的两种再灌注治疗手段——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脑灌注影像学评估的作用,在治疗中实现时间窗的扩展,以及在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醒后卒中的影像学评估与治疗。郑续博士作“非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进展及影像学研究”报告。介绍了CISS分型,分析了缺血性卒中常见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两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结合一例基底动脉药物球囊扩张术案例,着重讲解了ICAS的影像学特点和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金搏博士作“癫痫与睡眠”的报告。从我国癫痫的现状、癫痫的诊断等背景着手,具体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癫痫与睡眠相互影响机理,并列举了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包括其病理分型、临床特点等。报告结束后交流讨论环节。学院师生和一线医生围绕临床问题及科研成果,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针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区别、MRI技术定量测量低颅压、药物球囊扩张与血管支架、癫痫的发病机理与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提出初步设想及工程解决方案。图:余秋澧文:余秋澧活动简介:生仪学院青年学术沙龙自2014年创办至今已经延续9年,已成为一项校内知名学术交流品牌活动。在此平台基础上,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升级推出“医工沙龙临床医生系列讲座”,既是传承 “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红色基因的一次创新实践,亦是落实“实践交叉创新”育人理念,推动“医工信”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学科思政建设。本系列沙龙积极引入临床医生育人师资,全方位加强“医工信”一体化协同发展,有效助力师生深入了解临床现状及实际需求,驱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 2023-12-15

     生仪学院第182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3年12月7日下午如期举行。受林子暄研究员邀请,深圳湾实验室郭腾飞研究员为师生作“阿尔茨海默病的演化规律及早期诊断”专题报告。郭腾飞博士,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获得者(2023年),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3年),国际阿尔茨海默ISTAART协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亚洲主委。主要从事多模态神经影像和生物标记物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演化规律及早期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在AD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十多篇原创学术论文。报告围绕利用生物标志物和神经影像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展开,介绍了使用Aβ病理作为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病发的关键以及有关tau spreading的研究。此外,还介绍了相关生物标志物与指标应用其他疾病诊断的研究成果,并在最后梳理了其团队研究成果的时间线与关联。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围绕报告提到的实验与研究成果,阿尔茨海默症发病阶段患者规模与原因等,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除报告内容外,还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讨论机器学习在相关病理的数据标签进行选取的思路。图:林宸屹文:林宸屹

  • 2023-12-11

     生仪学院第181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3年12月8日下午如期举行。浙江大学林励研究员作“光声成像—从实验台走向临床”专题报告。林励,浙江大学生仪学院新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外优青。长期致力于新型光声成像、光学成像、超声成像平台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并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形成优势互补。累计发表发表SCI文章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篇),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1篇),  Advanced Science (2篇) 共发表了8篇高水平代表作。主持开展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重大项目。林老师首先讲述了光声成像相比传统成像方法,具有可兼顾成像深度及分辨率、成像速度快、成像信息丰富、没有电离辐射等优势,充分体现了光声成像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随后,林老师详细介绍了光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声成像的两种表现形式:光声显微成像(OR-PAM)和光声CT成像(PACT),从实验台走向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其中,OR-PAM在肿瘤切源的病理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因其无需进行生物组织样本染色且检测速度较快,可以在术中进行病理诊断从而提升手术质量。接着,林老师详细讲述了PACT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应用于小鼠的大脑功能成像,逐步应用于人体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中。PACT通过检测肿瘤微环境的血管增生,提供与现有技术互补的成像信息和优势,在乳腺成像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林老师分享了他过去所研制的PACT成像系统及在乳腺癌病人中的成像结果,分析了PA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在报告的最后,林老师讲述了光声成像技术从2D发展到3D成像的过程,在实现了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开拓了更多的临床应用场景(如心脏、大脑成像等)。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围绕林励研究员提到的实验与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林老师针对光声成像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在术中及开颅实验中人体结构与形态的变化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光声成像设备在术中的具体呈现形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度的解答。图:唐继斌文:唐继斌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