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光声成像——从实验台走向临床——记生仪学院青年学术沙龙第181期

2023-12-11 发布: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综合网 阅读次数 : 20

 

生仪学院第181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3128日下午如期举行。浙江大学林励研究员作“光声成像—从实验台走向临床”专题报告。



林励,浙江大学生仪学院新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外优青。长期致力于新型光声成像、光学成像、超声成像平台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并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形成优势互补。累计发表发表SCI文章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1),  Advanced Science (2共发表了8篇高水平代表作。主持开展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重大项目。




林老师首先讲述了光声成像相比传统成像方法,具有可兼顾成像深度及分辨率、成像速度快、成像信息丰富、没有电离辐射等优势,充分体现了光声成像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随后,林老师详细介绍了光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声成像的两种表现形式:光声显微成像(OR-PAM)和光声CT成像(PACT),从实验台走向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其中,OR-PAM在肿瘤切源的病理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因其无需进行生物组织样本染色且检测速度较快,可以在术中进行病理诊断从而提升手术质量。接着,林老师详细讲述了PACT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应用于小鼠的大脑功能成像,逐步应用于人体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中。PACT通过检测肿瘤微环境的血管增生,提供与现有技术互补的成像信息和优势,在乳腺成像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林老师分享了他过去所研制的PACT成像系统及在乳腺癌病人中的成像结果,分析了PA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在报告的最后,林老师讲述了光声成像技术从2D发展到3D成像的过程,在实现了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开拓了更多的临床应用场景(如心脏、大脑成像等)。

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围绕林励研究员提到的实验与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林老师针对光声成像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在术中及开颅实验中人体结构与形态的变化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光声成像设备在术中的具体呈现形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度的解答。

图:唐继斌

文:唐继斌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