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应力敏感型光电传感与超适形导电传感纤维—记生仪学院第153期青年学术沙龙

2022-03-25 发布: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综合网 阅读次数 : 297



生仪学院第153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2325日下午如期在线上线下举行。生仪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陈梦晓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应力敏感型光电传感与超适形导电传感纤维”的学术报告。

陈梦晓研究员于2017年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Wei Lei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11月加入浙大生仪学院,任百人计划研究员。她长期从事多功能传感材料和器件领域研究,聚焦功能高集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和新形态柔性电子器件,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Commun., Adv. Mater., 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PCT 1项。担任Adv. Fiber Mater., 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审稿人。

随着材料科学、电子科学、数据和仪器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件的研发也从传统的片上结构逐步向多功能和柔性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高形状适应性、可穿戴康监測设备的需求。受限于本身能带结构和元件脆性,传统半导体材料的片上器件设计,在高集成和适形柔性化方面受到挑战。鉴于此,陈梦晓研究员通过调控新型半导体结构-界面-能带探测应力的思路,开展高集成传感器件研究。


本次学术沙龙分享会,陈梦晓研究员介绍了利用新型压电半导体异质结微米线,制备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并实现应变对测效果的3倍增强的研究,创新性地构筑ZnO纳米线簇阵列并以其发光特性探测应力,达成了3微米超高分辨率应力分布成像。陈梦晓研究员还介绍了利用纤维热拉技术,结合液态金属电极,构筑超适形导电纤维器件的研究,做到了全球面触觉传感,工作状态拉伸程度达到当时同类器件最高水平,可承受4225m/s棒球的冲击。

分享完最新科研成果之后,陈梦晓研究员介绍了多功能传感材料和器件领域的最新研发状况,以及强调传感设备的集成人类皮肤特性,更高的灵敏度、分辨率和集成性,实现多功能和可穿戴性的研发趋势,并结合具有自愈合、仿生功能的材料和器件的实例,探讨本领域研究在人类健康的实时监测、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图、文:关海蓝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