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仪人物

谭祖根:为学科为祖国发展殚精竭虑!

2022-03-02 发布: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综合网 阅读次数 : 251

1953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无数热血青年都向往去计划启动地---东北,助力新中国建设。

也是在这一年,有一位青年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与其他人一样,他渴望去东北,将在浙大所学知识带到这片热土,他就是谭祖根。

然而阴差阳错的是,谭祖根被组织分配留校。“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没有任何异议,他服从组织分配留校在机械系当一名教师。

光阴流转,岁月更迭,谭祖根这一待就是30年,见证并参与了浙江大学生仪学院从无到有和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将最好的年华奉献在了浙大。

多次服从调动分配

他为教学东奔西走

  当时在机械系,绝大部分人均偏爱进入专业教研组。然而此时正逢学科发展,机械系新成立了制图教研组,缺乏教师。“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又是怀着这样一份信念,谭祖根再次服从分配,进入这一全新领域,也开始了和生仪学院的缘分。

刚到制图教研组的谭祖根在用心看书备课

在1954年的浙江大学(现为浙大玉泉校区),课堂在草棚里,食堂也在草棚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二十出头的谭祖根埋首教学 拿到一本从苏联翻译过来的习题集就开始一题一题钻研起来,学生需要画什么样的图,他就一张一张构思,自己先画一遍。

一年后,谭祖根又被任命为制图教研组秘书,负责授课的同时还负责行政事务,后又兼任机械系的系秘书。此时,他的授课时间增加到了一周18节课,每个班都有120-150人,出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初衷,他无半点怨言。

时间来到1958年,浙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新增专业。曾经前往苏联深造的机械教研组吕维雪亲眼见证了仪器仪表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建议,希望可以新办一个仪器仪表类的专业,由他自己出任教研组主任。那谁来当副主任呢?虽然当时已经从各教学小组调了几名教师,还有一名天津大学分配过来的学生组成新教研组,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考虑到谭祖根不管是授课还是处理行政事务都很有经验,吕维雪就要求系党总支把他调过来,出任副主任这一职位。

精仪教研组全体人员


一次,已经接受了多次岗位调整的谭祖根来到一个全新的专业、全新的领域。依然是那份初心---只要国家有需要,党有需要,作为党员的自己就应该保障国家的需求。他走马上任,迎难而上。

为了保证授课质量,谭祖根特意前往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寻找相关资料。当时与仪器仪表相关的资料很少,他在书海里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一本苏联的书。“我当时把这本书当宝贝!直到现在,谭祖根仍收藏着这本当年带他入门“传感器”的“启蒙书”。

刚解决完授课的困难,新的麻烦又出现了。1960年,新专业的大二学生需要开始实习。为了让本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关的学习经历,没有接触过仪表行业的谭祖根带上了另外一名老师来到当时中国仪表行业最发达的地方——上海,寻找实习场所。初来乍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住在招待所,拿起电话簿就一个一个开始查仪表厂。查询完毕后,他们拿了介绍信就冲到了厂里,询问学生是否可以来实习。为了决定实习的具体内容,他们又自己先进入工厂和师傅一起学习实践了几周,之后再让学生来到工厂实习。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吃透,谭祖根还曾自己摸索编纂了一本讲义。

当时,吕维雪在北京外语书店买到了一本英文书---《Transducer》,加之其它一些与传感器相关的外文杂志,构成了谭祖根的知识来源。仔细研究一年后,谭祖根对这门课程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就开始为学生们准备讲义。

    他白天听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授课内容,晚上着手编写讲义。一段时间后,这份凝结谭祖根多年心血的讲义面世,并深受学生们喜欢。上世纪70年代之后,许多学校也开始开设仪器仪表类专业,经过一番修改整理,后来的哈工大、上海机械学院、重庆大学都以这本讲义为基础来编写自己学校讲义。


不断“折腾”自己

他为学科体系建立不肯停歇


当时,精密仪器仪表专业下设在机械系,毕业生工作由机械部进行直接分配。大部分毕业生都被分配到了机械厂,如成都量具厂,哈尔滨量具厂,但是这些工厂大多与机械仪表相关,与同学们本科学习的传感器相关性并不大。“同学们本来学习的是精密的机械仪器,被分配到传统的机械工厂实在是太可惜”,思索再三,谭祖根发觉是专业名称让学生分配有了困难,建议更改专业名字。吕维雪和谭祖根查看和研究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后,选用了“专业仪器仪表”这一专业名字,并且在分配的时候给负责分配的人一一讲清楚本专业所学知识方向以及期待被分配的工作岗位。

虽然更改了专业名字,谭祖根仍觉不够。考虑到当时浙大共有两个仪器仪表类的专业,一个是光仪系的光学仪器专业,另一个是机械系的专业仪器仪表专业,他们决定把专业从机械系转到光仪系。那时,谭祖根也被调去光仪系就任系党总支委员一职,并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专业名称可以进行第二次更改。因同学们所学知识均与仪器的动态测量相关,于是他们又将专业名称更改为“动态测试仪表”(简称动仪专业)。

1977年,吕维雪与谭祖根又开始策划筹办医疗仪器专业(简称医仪专业,浙大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前身)。因为当时国内的医疗仪器虽不少,但是大多都从国外进口,中国在这一行业仍属一片空白。国家与时代发展亟需建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吕维雪从动态测试仪表专业调了几位老师来筹办新专业。医疗仪器专业筹办完毕后,吕维雪担任医仪教研组主任,而谭祖根则继续留在动仪教研组当主任。考虑到已经成立了两个专业,他们又谋划成立一个系,让专业得到更好发展。为此他们几经奔走,谭祖根还曾“冒险”地直接到校长办公室说明情况,“我们现在有两个专业,虽然专业基础课都和光仪专业相同,但是我们更加侧重电子方面”有了这样的用心解释,又经过一番考察,1978年学校便将医仪和动仪两个专业从光仪系中分了出去单独成立一个系,称科学实验仪器工程学系,这就是现在生仪学院的前身。


积极研发战斗机的“心脏”

他在全国自然科学大会上获奖

浙大的24年时间里,谭祖根曾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并在全国自然科学大会上获奖,然而埋首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他,直到奖项被领回才知道。

而说起这个故事又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

1975年,谭祖根前往上海第二电表厂参加一个仪表鉴定会,在这次会上,主办方也请来了航空工业部的生寿华工程师。生寿华主攻发动机研发,在608所负责发动机测试。两人在这次会议上相遇并相谈甚欢。谈话中,生寿华表示他们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向谭祖根请教是否有办法研制出一台位移振幅测量仪。虽然做了多年的传感器,但是这种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谭祖根还没有接触过。出于审慎的科研态度,谭祖根决定先回学校仔细调研研究项目的可能性。   

返校之后,谭祖根马上开始调研这个项目。考虑到自己的本科四年学习对该领域的知识接触不深,对电路研究并不擅长,又恰逢浙大将物理系的很多基础课老师下放到各个系,于是谭老师便找了陈守川进行商讨,随即开始合作研究。谭祖根先开始做前期试验,用胶木棒去做一个传感器的芯子、绕上线圈进行过试验,为了测试,必须将信号传输出来并放大,然后经过一些电子仪器配合测试,再让陈守川老师帮忙搭一个前置放大器,用来试验传感器。

谭祖根和吕维雪交谈位移振动测量仪

经过多次试验后,谭祖根发现可以承接这个项目,于是就向608研究所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起研究的意愿。由于谭祖根在学校任务繁重,于是生寿华和王海林便专程来到杭州一起来商讨此项目,两边一起进行研究。

1976年,在测量仪的研究收尾时,杭州也迎来了夏天,实验室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吊扇,他们仍日以继夜,利用暑假这一空闲时间工作。有时候热得只能赤膊,他们也不停歇。最终,这个仪器在规定时间里成功研制出来。

1976年暑假结束后,航空工业部在株洲举行了科研成果鉴定会。鉴定后,航空部将这一仪器上报国家,最终谭祖根在全国自然科学大会上获奖。而他也直到奖状被拿回学校才知道自己得奖的事实并觉得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谈到这里,谭祖根笑着说:“当年觉得自己捡了个外快。

如今谭祖根已经接近90岁,虽几经工作调动,却仍最关心浙江大学与生仪学院的发展。面对当下迅速发展的时代,他希望年轻学子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不断将课堂知识与国家和社会发展接轨。

谭祖根接受生仪学院年轻学子的专访


文字记者:杨萝萝 杨雅琳

录音整理:杨雅琳 贾怡萱

图片来源:杨萝萝|部分图片由谭祖根教授提供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