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以两会精神为号角 吹响学院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2025-03-11 发布: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综合网 阅读次数 : 41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生仪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师生党支部书记集中收看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学习与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建设、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学院党委书记周泓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传达了学校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明确部署学院党委2025年中心工作。他强调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清醒认真工作形势,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推动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他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也是面向“十五五”的谋划布局之年,生仪学院要紧盯重点领域重大任务关键举措,强化谋篇布局,在深层次推动党建与业务“四个融合”的基础上,建强研究所所-党支部-班团-重点企业和兄弟高校的“3+X”体系,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本博贯通培养方案制定、导学关系优化等重点工作落地。

 党委副书记杨扬两会精神学习作具体部署要求各党支部及时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交流研讨将两会精神的落实纳入本年度重点工作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院师生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到国家发展大局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周泓: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实践、交叉、创新”的育人理念培养高质量创新性的人才、打造支撑学科拔尖造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作为学院的核心使命,全院师生都应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将“生生不息,因时制仪”的红色基因融入学习与科研行动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扬: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丰富开拓多样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紧扣学科特色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在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式发展中坚守好思政工作“责任田”。

 党委委员、系主任、长聘教授吴丹:2025年3月5日两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部署令人振奋,正如报告强调的“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我们正通过学科集群重塑打破专业壁垒,在智能芯片、生物育种等领域组建师生联合攻关团队,以科研真问题反哺教学;通过师资评价“破五唯”,将育人实效纳入职称评定,激励教师既做学术领跑者,更当思政引路人。两会的顶层设计与高校的深耕实践同频共振,正加速锻造一支心怀“国之大者”、兼具“硬本领”与“软实力”的战略人才力量。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支委、副教授万浩:在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期间,我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相关内容。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育人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和任务,开展深入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字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党员、副教授王玉兴:在两会中有代表提出:让产学研“讲同一种语言”,由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聚焦临床或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要让创新更高效、更具价值。作为一名数字仪器方向的高校青年教师,也需突破传统实验室研究模式,将新型传感器、仪器研发与医院临床诊断痛点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诊疗设备,实现论文专利化、专利产品化的闭环创新‌。

 数字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党员、副教授郑婧:教育要紧紧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当代高校教师应立足两会“AI+教育”战略导向,以两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同时,作为一名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将AI+思想嵌入《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践中,如何利用好AI辅助创设虚拟科研场景与教学场景相融合,构建临床问题驱动的技术转化能力培养范式‌,打破传统课程中的“不可能”。

 机关和实验室党支部副书记丁秋萍:春风化雨润新章,两会强音启智光。两会强调的“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服务科研、赋能教学的前行道路。于精密仪器间,我们深知每一台设备都承载着创新的梦想,每一次实验都是为科研添砖加瓦;而今更需以“人工智能+”为翼,让智慧赋能教育变革,推动大型仪器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愿我们以智涌之力,育医工交叉之材,共绘生命健康与科技融合的壮美图景。

 医疗健康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博士生郑晟身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党员,我尤为关注两会上生物医药领域的动态。我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让实验室成果更快造福社会。同时,我也会持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努力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在国家政策引领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定能迈向新高度。

 生物医学影像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博士生江彤玲: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深刻感受到本次两会对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发展的高度重视。我深知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的重要性,未来应更加注重原创性创新,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此外,两会提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研环境。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心,要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为祖国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硕士生廖志敏2025年全国两会热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我们直面信号解码精度不足、生物兼容性有限等“卡脖子”难题,亟需以国家临床需求为导向,依托交叉学科优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实验室成果向普惠医疗转化。青年科研者当以自立自强之志,助力中国脑科学领跑全球!

 数字技术与仪器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硕士生林燊在深入学习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受启发。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视,让我十分振奋。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并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质,也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这些政策不仅是对未来的规划,更是对我们每个人行为的指引。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本科生张翎萱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最关注的就是的“考研时间调整至9月”提案,不仅是对现行人才选拔机制的新型尝试,更为青年学子平衡升学与就业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大学生,我们既需关注政策调整背后“就业优先”的民生关怀,更应主动将个人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无论是备考期间夯实专业基础,或是投身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亦或是运用AI工具深化科研创新,本质上都是将两会精神转化为行动力的生动实践。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本科生林鹏今年两会报告中提到的“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让我认识到,未来的创新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突破,而是技术与产业的深层交流,发展要建立在技术理解与产业认知的深度融合之上。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命题,我们应把个人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培养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适应与创新能力,既见证技术的伟力,又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浪花。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397516 位访客